發布時間:2019-03-27
2025年,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
IDC在《數據時代2025》白皮書中提到,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圈將達到全球數據圈的27.8%,并且增長速度高于全球增長速度,成為全球最大的數據圈。
事實上,中國正在加速數字中國的建設,中國數字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像數字化轉型、產業互聯網等都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某種程度而言,隨著中國數字化程度的快速提升,數據的角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資料,對于產品、技術、產業、戰略方向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存儲自誕生以來就與數據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數據的角色和價值出現重大轉變之際,數據對于存儲這項重要的數字化技術有何影響?尤其是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數據圈,基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智能應用噴薄而發的驅動下,下一代存儲系統又會有迎來哪些變革?
新數據新在哪里
過去,數據類型和形態相對單一,主要以結構化數據為主,并且數據的流動通常基于業務流程,且相對封閉,僅限于企業或組織內部,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數據的價值更多在于存儲和記錄。
在今天,數據則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數據已經成為物聯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載體,數據驅動著物理世界數字化,數字世界智能化。
“數字化的過程通常成為數字化轉型,其本質就是用數據采集技術,把更多的物理世界的數字帶到數字世界,然后用智能計算工具去計算與分析,再將結果返回到物理世界,并且不斷循環。當前像智慧城市、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等都是如此。”
數據的“新”主要體現在新的形態、新的部署環境、新的應用模式以及新的價值需求四個方面。
首先,數據正在多源化,人、設備、系統等都在源源不斷產生新的數據,并且數據的格式走向多樣化,像大數據應用的興起,給數據帶來了無比豐富的新形態。
其次,邊緣計算的崛起,對于數據的部署環境產生了巨大改變,云+邊緣+端的架構將會成為數據新的部署環境。過去流行多年的云+端架構或將面臨改變,邊緣計算要求計算資源更加靠近人、設備和傳感器,因此,云+邊緣+端將成為數據部署的新常態。
第三,基于數據的各種智慧化新應用將會大量涌現。根據麥肯錫報告,零售、教育、電力、醫療、制造等五大行業已經涌現出34個AI應用場景,未來將會有更多智慧化新應用涌現。李輝認為,智慧化新應用就是通過計算模式智能化來實現商業模式的簡單化,數據在其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
最后,數據有著新的價值需求,企業與組織渴望通過數據來洞察、預測和決策,最終獲得更好的商業回報以及讓組織效率更高。
新的數據時代即將到來,新數據擁有著跟過去完全不同的特征,對于存儲的產品、技術和理念都將產生巨大的轉變。
新數據如何運籌帷幄
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導致數據的大爆炸,進而讓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的難度大幅增加。而用戶對于數據的連接、打通、流動、應用這個新的價值閉環又無比期待,并且希望通過迭代效應,給數據應用模式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這客觀上也要求存儲進行轉型,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有力工具。
所謂新數據,就必須用新的存儲視角去看待和理解。
站在更高位置去看問題會帶來更加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的視角。過去存儲三十年,從“容量時代”到“功能時代”再到“性能時代”,存儲的發展一直相對滯后,幾乎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下發展過來的;到了新數據時代下,存儲廠商需要有更加全局的視角來洞察趨勢和引領需求,并且幫助用戶去掌控未來的變化。
深度觀察
存儲已經告別過去單純比拼容量、功能、性能的時代,它正在發展成企業與組織數字化轉型的底座或平臺,需要有全面和充分的能力去支撐數據中心和滿足用戶對商業發展的需求。在數字化轉型愈發快速的趨勢下,存儲廠商需要在理念、戰略、產品、技術層面及時去接納和擁抱這種改變。
來源:Dobig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