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5-13
今年年內重慶擬向國家相關部委建議,在重慶建設“國家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以解決數據科學研究上的難題,為我國引領數據科學研究、掌握體系化的大數據核心技術提供基礎支撐。
為此,近日,重慶召開“國家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討會議”,包括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等8位兩院院士以及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在內的100多位大數據領域專家,專題探討該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前在大數據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方面,已有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關注探索。重慶正處于經濟轉型期,該項目能否如期成功申報、大數據產業發展成效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未來重慶經濟的走勢。
年內擬申報相關項目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已達2800億元。截至2017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已增長至4700億元,同比增長30.6%。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54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5%。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突破萬億元。
當前,聚焦大數據產業的城市遍地開花。根據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2019)》,重慶與上海、北京、深圳等領跑城市前十。
事實上,在重慶提出重點發展大數據產業時,外界對其基礎實力有所質疑。但目前看來,重慶正在補齊這一短板。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吳存榮在出席“國家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討會議”時表示,在發展大數據方面,重慶有基礎、有夢想、有行動,將爭取成為我國大數據戰略的主力軍;同時,在建設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禮嘉智慧生態城的過程中,重慶也集聚了一大批能動性的企業、標志性的項目和專業化的人才,希望在國家基礎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達成該目標,重慶已經制定了一套“方法論”:向國家相關部委建議在重慶建設“國家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重慶的大數據戰略中,重中之重就是要集聚國內外頂級的科學資源,建設國家大數據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眳谴鏄s說。
據了解,國家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面向數據科學研究、大數據技術開發與應用而設計的大型試驗裝置,具備大規模復雜數據場景構建能力、數據科學理論驗證能力、大數據計算試驗能力和數據驅動型創新服務能力。
大數據設施建成后,每年將吸引數萬人次在大數據設施探索數據科學理論和大數據發展規律、研發大數據技術?!眱山聟^相關負責人介紹稱,在這一過程中,重慶也將孵化一大批技術創新實體,包括各行業面向大數據應用的新型計算、新型存儲、新型傳輸、新型管理等各階段。
“今天會議之后,6月16日將再次舉行研討會,這兩次會議能夠達成一個共識?!敝袊こ淘涸菏俊覕底纸粨Q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表示,今年內就會啟動該項目的申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字交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鄔江興
事實上,對大數據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感興趣的不只是重慶,目前包括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均有所關注,并做了初步探索。
各地政府之所以對該領域具有濃厚興趣,原因在于其具備的“可持續性”。鄔江興表示,如果大數據技術要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一個大數據科學基礎裝置。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大數據科技基礎設施”的提法,比較多的是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平臺,如上海復旦大學提出的大數據試驗場。大數據科技基礎設施更強調基礎理論創新、原創性核心技術研發,如研究大數據的數據規律、性質、內涵、用何種數學方法表達等。
“保障我國在大數據領域可持續發展,需要科技基礎設施支持。”鄔江興打比方:目前的大數據發展就像“挖礦一樣,淺層礦還能挖掘,但總有枯竭的一天,而再挖深層礦時,它需要有新礦機、新的采礦手段、新的挖掘技術、新的工藝?!?/p>
現有大數據理論和技術只能挖“淺層礦”,無法進行深度數據挖掘;而挖“深井礦”的理論和技術還是空白狀態。
鄔江興稱,所以大數據科學基礎裝置能夠解決挖深層礦的理論問題、工程技術問題、裝備技術問題和工藝問題,同時必須要做好應用基礎、理論研究。
鄔江興表示,現階段,我國大數據應用技術大部分是利用別人的工具,利用外國人開發的開源軟件,以淘金的方式淘回來使用,而此次建設大數據科學基礎設施是全球范圍內首次提出。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孫凝暉
從1971年第一顆微處理器Intel 4004問世以來,近50年間處理器芯片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從2300個發展到今天的數百億個,處理器頻率從不到1MHz發展到今天最高4GHz左右,通用處理器的性能提高了數百萬倍。
數據中心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持大量行為不同、資源需求不同的服務,IT技術正從計算驅動轉移到數據驅動。
孫凝暉表示,建設大數據科技基礎設施是很有必要的。以前談科技基礎設施,主要在物理研究領域,而信息領域是沒有的。但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都產生大數據,以往的數據分析處理辦法已不夠用。他期待大數據科技基礎設施為其提供芯片研究所需的數據和算法特征。
在與會專家看來,如果這一設施最終落戶重慶,那么重慶就應該成為“命題人”,從戰略高度去思考未來1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方向是什么。
大數據是全民熱詞,但要看到背后“冷”的一面,即科學理論原創研究還很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