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6
12月24日,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大會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科學報告廳隆重召開。中央網信辦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總工程師李洪濤致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出任聯盟理事長,中國大數據智能計算專業委員會主任,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良、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袁國興研究員共同出任聯盟榮譽理事長和專家委主任,聘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張云泉研究員為聯盟執行理事長和專家委常務副主任,同時聘任了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袁曉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副總工陸忠華,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剛等一批新的副理事長和專家委副主任。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部副總裁張英梗、中科曙光大數據及創新事業部產品總監劉超、清華大學教授舒繼武,商湯科技研發總監顏深根等近二百名嘉賓出席大會。

隨著大數據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大數據與各個行業的結合也更加緊密。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大數據在促進人類基因以及精準醫學發展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陳潤生院士指出,目前生物醫學已經進入了大數據的時代,我們國家也從2015年啟動了以精準醫學為名稱的國家項目,總的投資已經超過了20億人民幣。陳潤生院士在接受財經網采訪時表示,生物大數據以及精準醫學想要向前發展,關鍵在于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大數據和生物學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目前人類僅僅破譯了3%遺傳密碼,還有97%的未知部分等待人類去研究分析,未來大數據在推動人類破譯遺傳密碼中也將大有作為。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潤生
當前,世界即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如何解決人與物的鏈接問題將是所有企業將面臨的挑戰,未來還有60%的企業會通過AI來改善和提升他的工作效率。華為智能計算部副總裁張英梗表示,今年華為將會圍繞連接、計算和云對產業組織、發展戰略進行相應地調整。他表示,計算是永恒的需求,尤其是在智能時代,任何時候、任何機會、任何邊緣和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存在計算需求,連接是為了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連起來。做計算是為了把數字世界和智能世界連接起來,做全球五朵云的目的是更多人用普惠的AI和最有性價的計算能力。

華為智能計算部 副總裁 張英梗
計算力也在無時無刻的推動著整個社會和IT產業往前走,IDC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的時間里,互聯網的采購,高性能計算設備量以每年兩倍的速度在增長。中科曙光作為行業內的重要企業也在緊跟市場發展步伐,在科研和產品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曙光大數據及創新事業部產品總監劉超認為,數據智能的創新時代離不開先進計算基礎設施強大的支撐,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視頻分析,在信息技術里面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以及智能制造等新材料的航空航天的都能夠發現先進計算會在這些領域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曙光很早就開始大規模的投入國產化X86芯片的產業投入,有了最基礎的X86產業支撐后,會在上面打造新一代的先進計算支持平臺,在基礎支撐之下會有新的業態以及應用以新的方式展現出來。

中科曙光大數據及創新事業部 產品總監 劉超
隨著物聯網、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新平臺、新應用的出現,正促使著大數據存儲技術的深度變革。這主要表現在:傳統的基于磁盤和以太網的存儲系統構建模式將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存儲需求,基于閃存和基于持久性內存及高速網絡(RDMA)的新型存儲系統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傳統的存儲系統軟件難以充分發揮閃存和非易失存儲器件的性能,需要針對閃存和非易失存儲器件設計高效的存儲系統軟件。基于此,清華大學教授舒繼武在報告中首先闡述閃存存儲結構的發展和開放通道的閃存系統,然后介紹持久性內存存儲系統構建的挑戰,最后給出總結和展望。

清華大學教授 舒繼武
進入AI時代后,傳統企業都在思考自身的轉型之路,國內IT巨頭聯想也在不斷的轉型。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首席方案架構師涂宇澄介紹,聯想正在成為驅動智能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聯想希望通過自身的能力來打造AI產業環境。目前,聯想在自身的產品方面打造了端到端的產品生態,包括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的投資,包括在GPU服務器和分布式存儲方面的產品建設以及超算的平臺。通過各種數據收集渠道,聯想數據智能平臺每天新增的數據超過30個PB,每天要處理的數據超過4個PB的數據。

聯想數據中心業務集團 首席方案架構師 涂宇澄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新的時期,如何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以大數據存儲為核心,積極向數據生產、采集、加工、分析、服務等產業延伸。將有力促進信陽乃至河南省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經濟的發展,加快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增值等產業落戶,信陽將成為一個全新的生機盎然的中原智慧谷。

河南省信陽市政協副主席 王勇
大數據及AI技術的不斷成熟,為行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帶來了新的機遇。而數據要發揮作用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想要數據發揮作用就離不開算力的支持。中國大數據與智能計算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張云泉在峰會發言中指出,回顧2017年,我國超算實現了十連冠,震撼了世界,超算的數量也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而且2018年產品數量的差距也在繼續大幅拉大。從2018年應用的領域來看,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崛起。有27%的機器用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上,20%用在云計算上,所以現在超計算機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加速的融合,包括超計算機如何支持應用也是面臨的挑戰,這里面還有17%的是做科學計算,主要是研究用在超級計算上。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張云泉
近年來,大數據及AI技術的逐漸成熟,為行業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帶來了新的機遇。通過本次盛會,聯盟希望在進入以計算力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能夠攜手聯盟合作伙伴一起,擁抱新的變化,共同加強優勢互補和協調合作,挖掘出新時期的技術與產業發展融合新價值。最終實現大數據與智能計算的在中國產業的落地和生根,共贏數字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