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14
2019年,云計算將是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展開激烈“中場爭奪”的戰場。
在近10年的時間里,阿里云歷經王堅、三豐、菲青、孫權等人的領導,成為國內云計算的領先者。而近期的架構大調整,也讓阿里云的戰略地位再次升級。
10月末的騰訊迎來了馬化騰的官宣:將由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公司架構調整為6大事業群,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云對于騰訊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阿里巴巴和騰訊都不約而同轉向 to B,而 to B的第一個戰場,就是云計算。只是,業界普遍認為,2018之后國內云計算的比拼,不再是基礎設施層面的“上云”,而是基于AI能力的云如何深入滲透企業的業務層,推動行業和產業的轉型改造。
同處云計算第一陣營的百度,是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的公司,它能否在這股產業AI化浪潮中站上最佳位置?
目前,在“云+AI”技術和能力上,BAT三家其實是有著不同的策略。
阿里集團的智能化能力( 包括機器智能的計算平臺、算法能力、數據庫、基礎技術架構平臺、調度平臺等核心能力 )將全面和阿里云相結合,阿里云智能平臺將成為“商業操作系統”的落地與出口,同時阿里云繼續重點圍繞“五新”戰略布局“云+AI”。
騰訊則希望為各行各業進入“數字世界”提供最豐富的“數字接口”,提供最完備的“數字工具”,提供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等。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云業務上繼續鞏固傳統的社交、游戲及視頻版塊實力,深挖醫療、交通等場景。
而在技術上打磨了18年的百度,則已經把自己定位成徹底的AI公司。按照李彥宏的說法,百度云是ABC云,即“ AI人工智能 + BigData大數據 + CloudComputing云計算 ”三位一體,不同于傳統的云計算。
在今年9月上海舉辦的2018 ABC SUMMIT百度云智峰會上,百度總裁張亞勤博士表示,以物理世界數字化、AI as a Service、新型體系架構等為特點的Cloud 2.0時代,ABC云深度融合,讓云實現了從工具應用到能力架構的演進。
百度云已成為承載百度AI技術服務于各個行業的燃料和火箭,是百度大腦的云化。對于百度云而言,其云計算的背后就是百度整體的AI戰略,而不僅僅是孤立的放在一個激烈的云計算市場環境中去看待。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報告也指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看到技術和制造業的世界正在融合,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可以推動IT支出,并且現在IT和制造業的支出處在“平行的上行周期”。這對于云計算廠商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但是工業、制造業屬于重活,如何真正深入產業進行垂直打磨,考驗的是決心更是技術硬實力。
來源: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