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1-04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為2019年經濟工作的方向做了基本定調。從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系列精神的背后核心就是“擴大內需”。對于運營商來說,如何在“擴大內需”上做文章挖掘業務潛力,大數據運營至關重要。而5G的加碼,更會讓運營商間的大數據的爭奪進入前所未來的高度。
大數據領域的較量早已展開
事實上,從2013年至2018年的這五年間,運營商領域的領跑者紛紛開始了大數據領域的實踐。在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壓力下,中國的電信行業大數據在過去五年內的發展更為迅速,變革更為徹底。
中國移動早在2016年就率先提出了“大連接”戰略。根據中國移動的規劃,中移動將做優連接服務、做強連接應用。
未來五年,中國移動計劃針對海量連接管理、復雜計費管理、安全可靠保障、實時運維保障等連接需求,提供包括芯片模組、智能硬件、智能管理平臺、云等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務,以信息化推動生產數字化,深入垂直領域,打造多個十億級的垂直應用解決方案。
中國電信相繼推出了“星圖”——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鯤鵬”——旅游大數據平臺,以及“鯤鵬”——地產大數據平臺等細分產品。目前,中國電信天翼大數據已服務政務、旅游、金融等十大行業,200家政府和企業客戶,累積數據量達到30PB,數據條數達到67萬億,解決了政府監管、金融安全、旅游改革等難題。
中國聯通則把大數據納入到集團的重要戰略性業務。
大數據運營將成為戰略性優勢
隨著三大運營商大數據戰略的相繼發布,大數據業務開始走向成熟,同時該市場也成為競爭的新戰場。當大數據走進運營商網絡、市場、客戶關系、企業管理、業務創新等各個領域之后,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已不再是瓶頸,運營商真正期待和需要的是從基于數據的推薦邁入基于智能的專家輔助決策。
運營商大數據平臺不僅提供數據分析,更要為運營商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從過去的數據推薦引擎演進為決策輔助專家系統。尤其在深入挖掘用戶需求的時候,從大數據能里挖掘出來的用戶價值越大,對運營商在市場爭奪將起至光重要的作用。
電信與媒體市場調研公司InformaTelecoms&Media預測了未來五年大數據運營將取代流量經營成為運營商運營的大勢所趨,大數據業務成本平均占到運營商總IT預算的10%,并且在未來五年內將升至23%左右,成為運營商的一項戰略性優勢。
中關村數字產業聯盟副理事長、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認為,未來一切生意都是數據的生意,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資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基本上是空殼。
新業態新行業大數據潛力待挖
事實上,大數據除了在社交、電商、搜索等互聯網領域快速普及外,在精準營銷、智能推薦、金融征信等新業態新模式也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大數據在交通、政務、醫療等傳統領域的應用創新日益活躍,涌現出了個性化定制、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等大數據應用示范。
不難看出,大數據作為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信息產業中最具活力、潛力巨大的細分市場。在大數據與現有產業深度融合后,未來其將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金融商業服務、醫療健康管理、科學研究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價值。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關于大數據的論斷都認為,大數據并不在于大,而是“質量”“性質”等,這些將決定大數據能被挖掘出來的價值和難度。因此,對于運營商來說,大數據運營能力的好壞或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一環。
來源:通信信息報